接着上一篇《战国、秦》部分继续往下听。我发现听的进度比整理的进度要快多了.. 必须得缓一缓.. 😓



卷8 秦纪三(公元前208年——公元前207年)

我所关注的历史人物/事件:

  • 李斯

    • 一直没有说到李斯。去年看了《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以李斯的视角经历了他的一生,还算有一点点感情联结。在资治通鉴这里其实没怎么描述到李斯的内容,直到这一卷才着墨描写了他晚年在政治斗争中的接连败退。

    • 为什么他不立扶苏愿立胡亥呢?有个说法是,扶苏及其背后的蒙氏兄弟所代表的军方与李斯是不同的政治势力,当时赵高几乎没有政坛势力,军方实力下降就意味着李斯独揽大权。但是没想到后来赵高这么不要脸,也没想到胡亥这么傻。

  • 秦国的灭亡

    •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我在这个问题回答里看到一个能够说服我的观点,作为原因之一。其大意是在说严刑峻法、轻罪重罚,让整个系统陷入极端,进而雪崩。
      • 首先,各路义军起事都是因为严刑峻法;
      • 其次,战事失利者需要承担责任,重罚的结果就是处死。于是,最后一只能打的政府军统帅章邯在失败后肯定是他和赵高分锅,赵高肯定将锅全部甩给他,那么还不如投降义军。接着义军杀到咸阳,赵高肯定得担责任了吧,他不想担责任怎么办,那就只能杀了胡亥。╮(╯_╰)╭
  • 张耳、陈馀

    • 两位好基友素有贤名,一起来到陈胜帐下。

    • 他们一起和陈胜派出的将领武臣攻打赵国旧地,在新任赵王武臣手下做事。

    • 李良叛乱,杀死了赵王武臣。张耳、陈馀逃出邯郸,收拢逃散的士卒,赶跑了李良,接着又找了个赵国王族后裔拥立为赵王。你看,妥妥的好基友吧。

    • 秦军最后一个能打的章邯击杀项梁之后,北上攻赵,张耳和赵王去了巨鹿,而陈馀去了常山收容散兵,就此分开了。张耳几次派人叫陈馀前来营救,陈馀觉得自己打不过,就不来。张耳想要他俩一同赴死,陈馀觉得,要留有用之身为你们报仇….

    • 这时项羽率领的楚军来救,这才有了破釜沉舟(公元前207年)的故事,大败秦军。各诸侯原本惧怕秦军不敢出征(所以有了成语作壁上观),旁观看见项羽军威,莫敢仰视,尊项羽为上将军。

    • 张耳和陈馀再次相见的时候,张耳就责问他不来营救。陈馀也生气了:想不到你对我的怨念这么深!你以为我就舍不得放弃这将军的官印吗?!然后他就把官印绶带解开,推给张耳,张耳惊了,不敢接受。

    • 不过陈馀出去上厕所的时候,客有说张耳曰: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陈将军给您的将印,你不收下的话违反天意,很不吉祥啊。于是张耳就佩戴上陈馀的官印,接收了他的军队。陈馀回来之后应该也惊了:卧槽,你 TM 不按套路出牌啊?!于是就不开心地快步离开了。

      • 这段可笑死我了 😂😂😂
    • 章邯退却之后和项羽军队对垒,几次后撤。胡亥派人责问章邯消极避战,章邯恐,派人回朝解释但是赵高不接见。然后陈馀就写信把章邯给成功劝降了。

    • 但是项羽不放心投降的秦军,觉得其心不服,坑杀了秦军二十余万人….

    • 后来灭秦之后分封诸王,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封在了赵国旧地。而陈馀因为抛弃将印而去,并没有跟着一起入关,所以没有封,最后就封了南皮边上的三个县给陈馀,封侯。这陈馀就不开心了,俩好基友基本是同样的功劳,为啥他是王我只是候,不公平啊!于是就游说新任齐王资助他一些兵力,他要去攻打常山(名义上是恢复赵王王位)。张耳兵败之后就投奔了刘邦。


卷9-10 汉纪一二(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3年)

下边这几卷在时间维度上非常接近,都不好分P, 只能连在一起了。

  •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 当项羽北进解巨鹿之围的时候,刘邦正在奉命西进。

    • 最初,项梁拥立曾经的楚怀王的孙子,立为楚怀王 (variable shadowing😳..)。楚怀王与各路将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注意这里说的是「王之」,不是当皇帝。大家都觉得皇帝这个东西是一时脱轨,快回到分封诸侯的道路上来才是正途,并且大家以为大家都是这么觉得的。这个知乎回答里就从这一点推导出「刘邦和项羽政治抱负不对等」这个很容易被后人忽略的胜负手。

    • 但是当时章邯率领的秦军还很能打,大家都不想上前一步去打地狱难度的副本。只有刘邦,还有项羽(因为项梁身死之故)愿意西进。怀王众将领对项羽的观感是「悍猾贼,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于是就派「宽大长者」👀 刘邦向西攻略土地。

    • 刘邦约法三章,于是关中百姓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毕竟在秦国覆灭之后,关中百姓也需要投靠一个新的政治势力保护自身安危。

    • 作为对比,后来项羽来了之后,杀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洗劫咸阳,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还说出了「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的豪言壮语。

      • 我之前还觉得项王你的延迟满足做的不行呀。在认识到项羽的政治抱负之后我就了然了,作为一个诸侯王,怎么可能既封在关中又封在江东呢。那既然肯定是要回江东了,关中这里搞乱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 刘邦不一样,他可是要当皇帝的男人。话说张良在刘邦登帝位之后就渐渐没有太多戏份了,自称「欲从赤松子游耳」。我觉得他可能也是看透了了刘邦想要当皇帝的政治抱负,而张良自身「恢复韩国」的夙愿已经做不到了吧。
  • 鸿门宴

    • 话说项羽打赢了巨鹿之战,就想率领各路诸侯军进入关中,来到函谷关,听说刘邦已经平定了关中,但是函谷关大门紧闭,勃然大怒,攻取函谷关。

    • 刘邦手下的曹无伤向项羽暗通款曲,说沛公欲王关中。项羽大怒,期旦日击沛公军。是我我也不服呀,如果秦军主力是我干掉的,凭啥你先到关中就你来称王。

    • 项伯和张良关系好,就连夜来到刘邦军营会见张良和他说了这个事。张良就和刘邦汇报了全部经过。刘邦紧急召见项伯,对他说「我进入关中啥都不碰就是为了等待项羽将军的到来啊!我派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盗贼,哪里敢谋反呀。」这种话也就骗鬼吧.. 😶 第二天刘邦就带着随从来面见项羽,鸿门宴剧情触发!

    • 项羽可真是个耿直のboy, 刘邦说「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项羽居然就直接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散布的流言………. ??!曹无伤表示你 TM 怎么也不按套路出牌!! 刘邦从鸿门宴脱身回营之后,立诛曹无伤。

    • 汉指的是汉中吧。公元前206年初,刘邦被封到汉中+巴+蜀。关中分为三份,封给了3位秦国降将。这对于刘邦来说是 easy mode, 关中百姓在「投降致使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的秦国降将和「唯恐不为秦王」的沛公的之间会选谁呢。

    • 刘邦就国的时候,张良毕竟是旧韩国的子弟,所以离开刘邦去辅佐分封的韩王。走之前劝他把栈道烧了,既能守备也向项羽表达没有东进的意愿。

    • 然后同年八月,刘邦就采用韩信的策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平定三秦。张良打了一波配合,寄信给项羽说刘邦只是为了得到他失去的承诺,如约即止,又祸水东引转嫁给齐国、梁国。项羽就信了..

    • 后来项羽把韩王成杀了,于是张良就又回到了刘邦身边。神助攻啊!

  • 楚汉相争

    • 项羽杀了楚怀王(公元前206年)。在这之前他其实已经边说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边把楚怀王给迁到长沙郡的郴(chēn)县去了。我原本对这个还没有概念,正好稚嫩的魔法师在他的视频里讲到了这个,那么这个郴县在哪儿呢,我截个图:

      • 都差不多和我小龙岩一个纬度了吧😂,这尼玛谁能忍?!!
    • 刘邦就号召天下诸侯共同讨伐项羽。陈馀也是一个诸侯,就对刘邦说,你杀了张耳(之前被陈馀击败的时候就已经投奔了刘邦了)我就帮你。刘邦就找了个长得像张耳的人杀了…… 😯

      • 后来陈馀发现了张耳并没有死,就不再支持汉王。再后来陈馀在韩信攻赵的过程中兵败身亡。而好基友张耳后来被刘邦封为赵王,但是在刘邦称帝的当年就去世了。
    • 但是这时候项羽的楚军还很强大,大败汉军,或者说项羽统率能力一直是 max 的,超级能打。刘邦逃亡途中遇见长子长女,都把他们推下车去加速逃亡…. 被击溃的队伍回到荥阳,后方萧何征发的替补兵卒也已经来了,汉军这才重新士气大振。

    • 这么一败,号召起来的诸侯王又都依附了项羽。汉王自己打不过呀,张良就建议封英布、彭越、和韩信为王,把关东的土地赏给他们让他们更有动力。所以韩信才带兵去打的赵国/陈馀。

    • 所以现在是刘邦、韩信、英布、彭越几个诸侯王共击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在西边和刘邦相持,彭越就在项羽后方当游击队。当项羽转头去攻打彭越的时候,刘邦就趁机进军。

    • 但是项羽把彭越打跑之后,回头攻击刘邦,打下了荥阳。刘邦(又一次)被击溃,只身和夏侯婴逃走。他直接来到韩信、张耳的营地,在他们还在睡觉的时候直接「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就这么得到了韩信的军队,NB 啊!!再一次士气大振。

    • 陈平和当年李斯一样,献策贿赂离间计。结果范增就被项羽的不信任给气走了,很快也病逝了..

    • 在楚汉相持的时候,韩信打下了齐国,给刘邦上书,请求封我为代理齐王镇抚齐国。刘邦生气了,但是出于大计考虑,直接正式封为齐王。

    • 双方打了这么久,楚军快没有粮食了。刘邦这时候正好派人来请求接被项羽俘虏的父亲回去。鸿沟议和,两人约定了“楚河汉界”休战。但是张良、陈平劝刘邦不要放虎归山,于是就反戈一击!

    • 刘邦追击项羽,与韩信、彭越约好了一起来打的。他俩没来,为了让他们来,就又多封了点土地给他们。

    • 这才触发了垓下之战(公元前202年)、四面楚歌的剧情。

    • 垓下之战后,刘邦回军,奔入齐王韩信的营垒,直接接管了他的军队…. NB 啊!!韩信被改封为楚王。


卷11-12 汉纪三四(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88年)

  • 异姓王

    • 以前没有概念,现在能够清楚看出在刘邦定鼎天下的时候,其实还只是一个诸侯王的盟主。要不是韩信、彭越、英布的军队,刘邦肯定打不过项羽,都被击溃多少次了。但是刘邦是想当皇帝的人(大丈夫当如是),于是开始一个个翦除当初分封出去的异姓王。

    • 韩信是楚王。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假装巡游云梦泽,诓韩信前来,给直接抓到洛阳去了,改封为淮阴侯。从当年韩信自封齐王的那一天起,刘邦就不可能容得下他了呀。

    • 后来在征讨英布班师回朝途中,刘邦经过沛县,老泪盈眶。一首大风歌送给大家

  • 冒顿单于

    • 我突然意识到,冒顿单于向爱马爱妃射箭的故事是纯正的「打哪指哪」😂

    • 韩王信投降了匈奴。刘邦亲率大军评判。被四十万匈奴军队围困在了白登山。所谓白登之围(公元前200年)。幸好陈平献奇计,向冒顿单于的妻子行贿。

  • 刘邦

    • 公元前195年,高祖驾崩。从前,在我的印象中,刘邦就是个小流氓的形象,但是现在感觉完全不一样了。他的领导魅力实在是太强了!!欣赏的人就直接重用,别人劝谏有道理的他直接就听、就改,毫不犹豫:

      • 张良:良为他人言,皆不省。只有沛公善之,常用其策。于是张良就追随了刘邦,感叹「沛公殆天授!」
      • 韩信:萧何说韩信能当大将,刘邦就直接设坛斋戒拜为大将。
      • 陈平:汉王与语而说(悦)之,然后就直接任命为都尉,一同乘车,监督各将领。即使陈平私德不好,他也爱才继续任用。
      • ……
    • 识人之明就更不用说了。交代后事的时候说周勃为人厚道但是不善言辞,但将来安定刘氏的人一定是他。后来果然就是周勃平定了吕后外戚的诸吕之乱。我突然想到了同样看人很准的凯撒。

    • 刘邦的统帅能力其实也不容小觑,虽然前期被项羽打得那么惨。但是后来的诸侯王叛乱都是他去平定的,应该只是项羽太厉害了吧。

    • 至于“流氓”印象还是应该要归结于时代,毕竟他只比秦始皇小三岁。这个问答里描述了跨越两个时代的刘邦。

    • 刘邦仅仅花了7年时间,白手起家从一个亭长当上皇帝!这是什么概念?!现在可能没有那么强的震撼了,毕竟陈胜吴广在公元前209年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至今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是当时刘邦可是这句话的第一个实践者,在这之前茫茫多年间王侯贵胄都是出于血统。一个小亭长仅仅7年就成为皇帝,在当时的人看来能不是天命所归么。

      • 所以张良说「沛公殆天授」;
      • 韩信论兵的时候也说「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 刘邦自己在征英布的过程中被流矢射伤,在医生表示可以医治的时候也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 后来汉文帝(当时的代王)的亲信在卷13中劝汉文帝进京接受帝位的时候也说「北乃天授,非人力也」(公元前180年)。
      • 所以刘邦自己、群臣、当时的舆情都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刘邦死后,秦末汉初的历史在我这里也画上句号了。卷13·汉纪五是吕后以及汉文帝的篇章了,文景之治要开始了。

之后应该会渐渐有很多可以跳过的内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