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奔三了。😒


今年的 BGM 就决定是你吧,毛不易的《消愁》!

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唤醒我的向往,温柔了寒窗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守着我的善良,催着我成长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支撑我的身体,厚重了肩膀
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宽恕我的平凡,驱散了迷惘

几句歌词句句戳中我心😭,正式进入奔三的年纪了,碌碌无为的恐惧、泯然众人的焦虑、茫然四顾的迷惘。

2018年,不成功便成仁咯。🙏


2017 大事记

学术方法论的进化

关于学术,我其实不太想提这一年里学术细节上的波折往事了,不过不得不说,2017年初老板正式回到学校,确实能让效率大幅提升。。。

另外一个关键时间点是在10月份前后,那之后我的整个思维模式、研究方法论都有了巨大的改进。等过几年回头看,这或许是我 PhD 生涯的最大收获。所以说呀,一定要有多个输入源、要有一个积极的讨论环境、要多迭代多尝试,然后就可以在充分反应的火花中等待非期然后果的降临!

在这个大阶段,有一股浓重的焦虑感笼罩着我。#关爱博士生心理健康!不仅仅是2017年,从更早之前开始,我已经有很久很久没有办法完全安心地玩乐了。。就连出去旅游也是满怀着没有学术的愧疚感。。

6月初的那段时间,心理压力特别沉重,我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体验了一番,和某位实习心理咨询师聊了3x1小时。顺着她的聊天脉络,我也在一步步剖析自己的内心。第一个“疗程”在聊到爸妈的时候有那么一个瞬间,我的情绪疯狂涌上心头,眼泪根本控制不住。那一刻,我突然感悟到一些东西——就是那些在台上动不动就尴尬煽情的选秀歌手们,会不会有可能真的控制不住情绪了呢😂。

除此之外,这个前后几周的聊天时间并没有什么直观作用。正如我自己一贯总结的那样——我的毛病从来不在于思考得太少,而在于行动得太少。还是要多触发一些灵感的火花,并且行动下去呀。我相信更新后的方法论能够指导出一个更有成果的2018年。🙏

全年运动习惯的养成

纵观2017年,另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变化就是我(再次)开始定期运动了!!

以前我也定期运动过,比如跟着类似 8min abs workout 这样的视频一起做运动、然后出门跑步,但都坚持不过半年。。因为一到冬天就因为天冷而歇菜了,然后到春天的时候再重新拾起来从 level 1 慢慢开始。。。。😓

从01/2017开始,我报了学校体育馆的健身课班——其实就是买了个学期卡,课程随便去,教练带着20个人左右的班级一起做运动。因为在体育馆里,所以可以全年无休了!我觉得去 gym 上健身课是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事情——来都来了,不干脆运动一发吗😳,接着社交压力会促使你动一整节课,因而运动过后的那股成就感见效也特别快。哎呀我太后知后觉了,应该要第一个学期就开始的!

从跳操课开始,我把绝大多数健身课都试了一遍,还剩下一直没敢去的水下健身课、以及一直没找到机会去的瑜伽和普拉提。据我观察,绝大部分来这类健身课的都是妹子,因此我隔三差五就会遇到只有我一个♂的情况…. 默默念叨着「反正没人认识我,反正没人认识我」,然后就能跟着一起蹦跳举铁了。

最尴尬的是有一次,我不知道 Barre 是啥课就想去体验一把,正好那次把室友也叫上了,然后我们俩汉子在练芭蕾的房间里和剩下其她妹子度过了尴尬的 50min….

据我推测,男生稀缺的原因或许是那些经常健身的男同学觉得太没有运动量了,这样恶性循环,剩下的男生没有我这种鸵鸟心态,也就不来了。我其实也觉得,像跳操那种课几乎没有运动量的,我甚至都不怎么出汗,但确实是存在一些非常累的类 HIIT 课程的。反正我个人的目标是——只要能够达到「这些课程都没有挑战」的水平就很满足了!

17年我也继续参加了芝加哥的半马,但是因为之前没有足够的针对性训练,跑得磕磕绊绊,我对这类户外跑步的兴趣仿佛突然消退(一个月后的学校半马就没去了)。我觉得让健身课毫无难度这个小目标就挺好,就不想太折腾了。这是不是不再年轻的一个征兆呢🤔。

理财投资意识的觉醒

去年我写过在开车、运动时用听觉来增加信息输入(就是听书听文章..)。17年的下半年,我补番了罗胖做的《罗辑思维》,把里头有兴趣的十几期翻出来听了听。其中最新第五季的几期都是在罗胖做的「得到」平台上才能听到的。因而我就试用了下得到这个 app, 没想到,用户体验出奇得棒。在免费内容消化完之后,我也就顺理成章地开始尝试得到里的付费内容。怎么说呢,我只能用4个字来形容——**相见恨晚**!!关于知识付费,我在11月的午间夜话里写过,我认为这真是吾辈之幸!

与此同时,我正巧发现了 Robinhood 这个免佣金的炒股 app(欢迎用这个 refer 链接咱各抽一股😳),于是就依据得到专栏里王煜全老师介绍的科技大趋势开始买股票。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优化,顺藤摸瓜。反正现在本金很少,即使非常不幸全亏了,将来再赚回来也不是难事咯,所以我的心态非常放松😄。

我现在的看法是: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短期股票走势这种东西完全没必要关注,费时费力还影响心情。看准科技大趋势,然后搭顺风车定投、无谓短期的高低变化,这应该是相对最省力的途径了。毕竟像我们这种仍在职业生涯早期的同学,出于本金的限制,这类理财充其量只是试水、练习,真正做大本金还是需要靠本职工作呀!// 噢最后这句话并不适用于那些一个月翻N倍的数字货币。。😓

这样的方法论有多大效用我也没法保证,但反正遵照着类似的思路,我快速达到了接近20%的收益率,接着在川普税改的科技股大跌浪潮中一波都吐了出来,最终只净赚了 $15.20。。😂😂😂😂😂

当时恰逢我已经充分验证了币市的潜在收益远远超过股市,于是就顺势再见了。在美股的这一波试水,机会成本另说,至少开始上手开始入门了,那就不亏!(强行不亏😅

关于币市,我像 research 里做背景调查一样做了一圈调研。我真心觉得,币市对于咱CS的同学是天然更加亲近的存在,你看股票里只有一部分是科技股,而每一种代币都可以算是一种科技股——对区块链本质的认知、对区块链应用是噱头否的判别、对团队的界定(比如依据其 github repo commit frequency😂)等等等等都是我觉得大家天然拥有优势的地方。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早期市场里,或许不管这些也能赚到很多钱,但等潮水退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的时候,这些就有用了。

可惜呀可惜,我的本金太少😅,我应该更早就注意到。听说本科下一届有一个学弟就已经通过比特币赚到小目标一个亿了,不能比不能比。不过现在知道也不算晚,但尽人事,各安天命。

我听说,每个人的人生中都至少会有5-6次大机会,以大约10年一次的频率出现。只要能抓住一次,就能实现财务自由、阶级跃升。其中,头几次可能因为年纪太小或者经验不足而无法把握,最末几次又可能因为年纪太大没有精力或者不再有勇气去追逐,所以只有中间的2-3次机会是最可能好好准备好好把握的。在我看来,这波区块链技术的风口或许正是我的第2次或者第3次大机会。🙏🙏🙏

数据报告

读书人的事

老规矩,从📚开始吧。豆瓣没有像电影一样放出个人2017读书报告,让我很是失望😒。

按照豆瓣上的标记记录,在2017年里我一共读了64本书。而2016年同期是79项读过记录(不过那里头似乎有一些是记录补遗?🤔)、15年是58项。所以从数量上来说是下降了的,但仍旧维持在了平均一周一本以上的频率,我已经很满意了。

按照我的账单记录,在2017年里我一共在 amazon.cn 上买了122本书。2016年同期是125本,所以基本持平。买书一共花了 225.19 刀,和2016年的 253.69 刀相比下降了 11.23%,但是和2015年的 173.52 刀相比仍旧有 29.78% 的增长。而2017年的书平均单价 1.85 刀比2016年的 2.03 刀下降了 8.87% 呢,这或许是因为我已经学会了把书加到 wish list 里等它降价再买…. 毕竟买了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会去看。。😓

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出,买书这种事情依旧是一波一波的冲动消费:

  • 5月那一波书买得少了却更贵了是因为我买了两本实体书寄回家里,一本是给身为地理老师的老妈准备的《地理学与生活》,另一本是我觉得封面超级好看的马尔克斯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同样因为封面好看而买的还有一本《金色梦乡》,将来回家的时候看。

  • 9月那一波高峰是因为当时 amazon.cn 有个IT书籍全场¥9.99的活动!我把可能相关的书都买了屯着,虽然绝大多数可能永远都不会去看。。

在16年的年度报告里我写过关于「听书」的内容,但是17年其实听的少了一些,所以微信读书这个app用得也少了。除了听文章这个分流之外,另一大原因是知识付费浪潮的冲击,毕竟与冰冷的机械音比起来,有一整套转述师流程的知识付费栏目听着舒服多了,而且其内容的设计显然专门考虑到了听众的注意力区间,不会像直接听书那样听到后边忘了前边。这钱,我交得很开心!


依照去年的惯例,我来列举一些17年里我读过、并且现在依旧有印象,觉得值得一推的书,不过尴尬的是,似乎没有几本。。。。(我的阅读质量下降得这么厉害吗??)

  • 汤姆・索亚历险记》。年初的时候听完了这本书,因为小时候没看过,现在来补番。他忽悠全村小朋友帮刷墙、换足票子成为“优秀学生”上台见岳父、离家出走当海盗、参加自己的葬礼、上法庭指控真凶、逃脱山洞迷宫、挖到宝藏发大财!背后都是小男孩那种想出风头的小心思。这种小心思很童年,很欢乐,但咱小时候哪有这么多冒险呀。。😅

  • 中国史纲》张荫麟先生的书,先秦部分我想给六星!可惜后边没有润色调校完。

    • 说到这里我必须得提一下得到上施展老师的专栏中国史纲50讲,名字很相似,目标我觉着也类似,都是想要从一个高屋建瓴的角度捋出一条中国历史的脉络(然后可以用历史脉络指导未来),就像我在16年的年度报告里推荐过的《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一样。施展老师的专栏我刚听完前10讲,太喜欢它理出来的历史线条就忍不住推荐了!

    • 这类梳理历史脉络(或者其它脉络)的信息源对我来说真是欲罢不能!同样的那种文化人玩历史梗的段子我也是爱到不行,就像亲王马伯庸,或者UP主稚嫩的魔法师,各种历史梗、各种电视剧画面作为CG、还有已经建立起来的粉丝社群文化。例如这个三国志13番外之诸葛立志传的短视频,我刚才又看了一遍,哈哈哈哈哈,想给他们打钱!

  • 爱你就像爱生命》,然后是这本王小波的情话集 Orz..

    • 做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 哦说到情话,还有银教授休闲璐的塑料CP, 阿银真的也太会写情话了。🤔

  • 拖拉一点也无妨》,秋天被拖延症折磨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它的核心观点是:当下拖延,那就趁机去做其它有意义的事,这样总体还是做了事的,消解负罪感。但是,拖延的这个任务非常重要怎么办??——把另一个看上去重要的任务拿来拖延顶缸,然后做这个。所以文末自己也说:本书目的不在于改造,而只是让拖延者自我感觉好一些。关于这点,还是罗胖在节目里说得一针见血:每个时代成功 vs 失败的比例是相当的,我做不到,只不过意味着我和千百万先辈们一样是个 loser 而已。😔我在10月份确实体验到了这样的心理感受,想着要刷题,然后科研的动力就蹭蹭蹭溢出。

  • 《毛选12》。真的是久闻大名了,我看到很多人都推荐毛选,但我把5卷都翻了一遍,还是觉得第一第二卷是精华,最有思想深度以及战略价值,充满自信,有着强大感召力。我觉得像《论持久战》这样的文章绝对会是传世名篇,几百年几千年后,各种主义或许都将被历史掩盖,而这类高屋建瓴的战略文章却一定能在每个时代都绽放光彩。第三第四卷在我看来只是凸显战术价值,稍逊一筹。第五卷就再逊一筹,能够明显看到急躁与过度自信了。人似乎非常容易变成自己当初讨厌的样子?🤔

不过在网络小说领域,17年我倒是发现了好几本非常有意思的书:

  • 武道宗师》,已经完本,人称「狗粮宗师」!后期可能水了一点,但前期四处撒狗粮的各种甜而不腻的桥段真的太让人喜欢😂。这和16年报告里我推荐过的那本《奥术神座》是同一个作者写的。

  • 大王饶命》,我至今不能理解书名和实际内容要怎么联系起来。。它的背景设定是人类出现觉醒的现代,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所设想的不同人、不同组织在初期的各种反应都是非常符合逻辑的,这就能吸引我看下去,然后就会被作者充满乐趣的文笔吸住了😂。我觉得这类实时融入网络最新梗的做法,应该是网络小说才能做到的独门绝技!

  • // 我发现我特别喜欢这种描述了「新设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的小说,只要它再写得稍微有意思些那就一定能看得下去,娱乐嘛。

  • 梦想为王》,我追过这书作者之前的好几本书《叛徒》《舵爷》《草根石布衣》等等,虽然全都没有追完。。不过很显然,作者是很有阅历的,不是瞎yy的那种死肥宅😂。这本是以足球为线索,那我或许就能够追完了吧。。

看什么看

豆瓣说我在2017年标记了63部电影以及52部剧集,那就一共是115个条目,和2016年的111个影视条目比起来基本持平,不过仍旧比2015年的124部要少呀。

账单说我在2017年里去了20次电影院,一共花了 194.44 刀,平均每个月花 16.2 刀在电影消费上。和2016年同期的23次、208.42刀比起来再次下滑,和2015年的391.2刀就更不能比了。。

不过我扫了一眼,没有发现任何一部电影能够像2016年的《疯狂动物城》那样给我留下辣么深刻的记忆😳。而且有几个在17年看的留下深刻印象的剧/节目其实是2016年或者更早制作的,我只是来补番。。

  • 《大事发声 20162017》。我是看到耳帝的推荐才来这补番的,真的是良心节目!!但是传播度似乎却不高。歌手在录音房级的条件中唱歌,然后做成live节目。16年版的里我喜欢陈楚生逃跑计划赵照赵雷旅行团那几期,17年版的我喜欢周华健朴树那几期,真的太好听了!

  •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也是2016年的节目,但是我是17年才补的。。所有人都没有距离,仿佛就是身边的一个亲切大叔自娱自乐地做着遗泽千年的事情!🙏故宫单霁翔院长还有一个讲座视频也超级有意思,推荐一览,我就是看了这个的视频知道了各种故宫的文创产品然后把不同博物馆的淘宝文创店都翻了一遍😂。

  • 河西走廊》也是2015年的纪录片了只是我17年才看到。它的配乐超级好听,比如雅尼的这一首《河西走廊之梦》,那种「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画面感瞬间就出来了!(我写了点 JS 在播放这首的时候能自动暂停 BGM)

  • 奇葩说》第四季,去年我把前三季补了之后,就非常期待第四季,但最终的观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半决赛、决赛1v1赛制的槽点,以及后来老僵尸撕逼的拖累。我最喜欢的还是儒雅的陈铭老师,陈铭老师直到最后都被冠以「鸡汤」的名号,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不公平!

  • 中国有嘻哈》,即使赛制、撕逼的槽点再多,这节目至少让我仔细地听过了一点嘻哈,我觉得可以。在那么些个 rap 歌手中,我当然最喜欢 GAI 咯,我理想中真正本土化完毕的中国嘻哈,应该要和黑人嘻哈非常不一样,和别的歌手整天 homie、钱、女人、车子啥的比起来,GAI 写的词的上限简直是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 年中压力很大的时候,我还喜欢开2倍速看烂剧解压(或者有Gakki的日剧也行)。比如补了4部小时代、看了几集当时被黑成狗的深夜食堂和夏至未至等等等等。我都不忍心给它们一星的评分了,毕竟它们带来了辣么多欢乐🙂。

我好像没有其它想说的了?

日常开销

我借此机会统计了一下2017年全年的账单,和2016年相比,我的月均消费增长了 4.25%,同时月度消费的标准差也上涨了 10.71%。😓

不过如果扣除12月在飞机上丢的 iPad 的那笔消费的话(似乎 amex 提供的 purchase protection 可以报销这个损失?!),月均消费就只增长了 1.53% 了,同时月度消费的标准差反而下降了 19.64%!😅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2017年我的日常开销总体维持不变,并且平稳了许多。我猜是集中出去玩的次数变少了、同时日常需要买买买的大宗商品也基本都买过了的缘故吧。

原本后边还有我整理的盒饭、游戏、油费等等的账单统计数据,但我想了想,那些可能只有我自己有兴趣,那就忽略吧。


看图写话就写到这里,祝所有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