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非常非常喜欢,6/5⭐️,是那种一波波冲击大脑点亮连接的阅读体验。
全书第一章上来,就介绍了近代以来的历史学观念变迁,一步一步的变化非常清晰:明朝理学心学之争催生了回归原始经典去探求孔孟本意,清朝的文化高压逼迫文人士大夫们只能钻研训诂考据,清末西方列强的涌入引发文化的剧烈冲击,继而诞生了严肃反思的疑古派。
疑古有了越来越强的动机,其中最强的动机是——救国。要让中国从虚伪中解脱出来,用科学的方式面对真实,面对自己。
在清朝后期的历史环境下,我非常理解、支持这样的想法——在无处归因的绝望下,想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所幸,之后陆续出土的各个考古证据将从文献之外为历史探究打下坚实的根基。
这也是杨照老师这本书乃至这个系列的核心出发点——从考古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书中当然也有我觉得不够好的地方,比如提到“夏商周断代工程”,说「将武王伐纣的年代断在公元前1046年,这个结论并没有说服所有古史研究者」。这里我记得断代的主要论据是说武王誓师的那天,天空中有巨大的彗星略过,按照轨迹和亮度判定是哈雷彗星,倒推回去才确定年份和具体时间的。这个论据我觉得非常有说服力,书里没给出来。
以下总结自书中的“暴论”,各有强度不一的考古证据支持,有些是基于考古依据做出的合理推测,不一定全盘接受,但可以姑且接收,直到被更新的研究推翻。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最早可以追溯的年代,因为从这时候开始,才有「文化」的内容出现,才有陶器等人造物留存下来。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不是从一个中心逐渐散布到外围其他地方,而是在一个时期中,许多不同地方满天星斗般各自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然后产生了彼此之间缓慢却复杂的互动交流。
这些满天星斗般散落分布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就是后来夏文明与商文明的主要构成元素。大汶口与良渚这两种文化是商朝重要的前身;仰韶文化——尤其是河南仰韶文化——可能是夏朝与夏人文化的前身。
共存的夏商周
夏商周三代,不是传统想象中的三个接替的朝代,而更接近于三个不同地域的三个部族,三种不同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夏、商、周其实是并存的,在东边是商,中间是夏,在西边则是周。至少甲骨资料就清楚地显示,周人和商人至少有两百年的时间是重叠的。
夏人最有可能的重大突破是将夯土技术用于兴建城墙,改造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聚落的形式,让它变成以城为中心,向外放射,重新编组人口分布为城间、城邦关系。
商人基本上是一个鬼神民族,他们擅长运用人所不能理解的现象进行恐吓,将许多不同的氏族收编。掌握鬼神现象,要追求超越力量对人间的介入,所以才有了那样的青铜器,也才有了文字。文字与占卜关系密切,文字本身就是神力的媒介。
周人则是城邦改革过程中,最早或最有效地将地理空间和氏族血缘原则联系在一起,巧妙运用氏族组织力量罗致人才。
商人与动物
商朝在东方,因缘际会培养出驯服及畜养大型动物的特殊本事,能够驱策远大过于人力的兽力。如此一来,周围的其他部落打不赢有兽力协助的商人,不得不臣服其下。
在驯服、运用兽力的过程中,商人必然和动物发展出特殊的关系——动物既是助手,也是威胁。人必须拉近和动物的距离,才能充分利用动物力,然而,和动物越接近,动物能给人造成的伤害和威胁也就越大。当动物“翻脸不认人”时,人就在动物旁边,跑都跑不掉。换句话说,这样一个民族,随时和一个比自己更大的力量相处,借由控制这股随时可能转过来毁灭自己的力量,而得以发展壮大。这种心态,就成了商文化的底蕴,也是他们看待世界的根本模式。
商人与羌人
那是一个恐怖的年代。甲骨文中明确记录着商人经常以屠杀羌人来进行祭祀,但商人并非把羌人当做是奴隶,商人根本不把羌人当人!
对待人方、鬼方和共方这些经常与商人打仗的部族,战争行动被称为“伐”,商人行动之前要进行的是关于战争和战事的卜礼。然而对待羌以及其他几个今天无法传写为现代中文的民族,甲骨文的用字却是“猎”,行动前的卜礼内容,也是卜猎。
换句话说,在商人的世界观中,人方、鬼方和共方属于人的范围,羌却属于动物的范畴。因而那种杀了大批羌的祭礼,在祖甲改革之前,祭典中经常列着“牛三百、羌五十”。牛和羌是并列的。到了商后期,情况稍稍有些变化,出现了“羌二人”的记载。
此外「羌」与「姜」系同源。羌人后来与周人联盟,姜子牙的故事我们就都知道了。
商的二元执政系统
在商朝中应该存在一个二元执政系统,这一位商王出自A氏族,下一位就出自B氏族,再下一位又是A氏族。因为考古证据显示,奇数位的商王用的是占卜方式与偶数位的商王用的都不一样,二者内部却一样。
唯一表意的中国古文字
在所有当前能有把握解读的古文字系统中,只有一个文明,只有一个社会,其文字系统没有走表音的路线,那就是我们。
书中对此给出的解释框架是,因为文字是在商人的手里成形的,所以中国文字没有走上表音的道路。从一开始,文字就是一种神秘兮兮、主要为记录神秘经验而创造出的符号。文字是刻意被保持其神秘性的,因为这涉及商人统治的基础。别人占卜都用骨,商人就刻意不用骨或少用骨,选择了其他民族无法用、不会用的龟甲来占卜。青铜器、龟甲、文字都一样,都指向商人具备秘密管道,拥有秘密权力,可以与另外一个世界超越的、巨大的力量直接沟通。在这种状况下,商人中的能卜筮的上等阶级(最大的就是商王,大巫,拥有最终解释权)当然不会希望他写的卜辞以及记录卜辞的这一套文字轻易被理解。那是与巫术有关的一套秘密系统。
而商人开端的这套文字系统,在周人手中和神权分离了,走上一条不同的人本、人文道路,包括要让文字与一般语言结合。但这一套文字系统毕竟已经成形,甲骨文包含了四千多个字符,那是一套复杂、完整的表意系统,没有道理也没有办法缩减这个系统,去构筑纯粹表音的功能了。
周,不问鬼神
商人求问鬼神,要差异化竞争的周人肯定会朝着不同的赛道发展。周人鬼神,转而强调可以在现世中观察、掌握的东西。他们的天越来越远离人格神,要了解天,不必也不能诉诸超越人间的经验,反而是回到人群里,看人民的反应。商朝晚期的文化其实也有朝着这个方向改革,祖甲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降低鬼神对于人世的直接干预,要将人和鬼神的关系予以制度化。然而毕竟商文化建立在浓厚的鬼神信仰上,只有周人才能建立一套离开鬼神、彻底以人为本的新观念。
封建
武王伐纣之后,还有第二次更加重要的战争——周公东征、或者说周召东征。甚至可以说,这场东征才真正建立了周朝后来三百多年的和平以及前后八百年的基业。
武王灭商之后把一些商朝的重要人士迁到了周人的根据地,然后就把朝歌交给了纣王的大儿子武庚管理,又安排了管叔、蔡叔和霍叔在旁边监视。武王去世后,周公掌权,东方的管叔蔡叔及商朝旧势力叛乱,史称「管蔡之乱」。于是周公东征,军事规模和困难程度甚至超过了武王伐纣。胜利后,周公就被迫要思考如何对东边的商朝故地进行统治的问题,再撤回去只留象征性统治的话可能会造成下一次的管蔡之乱。因而有了封建制。
分封,一个个武装殖民小分队获得土地的分封。商人被打散,融入到周人的小团体中,一起远离故土。这样的分封不是福利,是任务。原先各属于不同的姓族,各有不同的来源的人,现在必须齐心协力,才有办法在新的地方落地安居,开创新天地。有着共同的目标与危险,再加上联姻以及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周的组织力才能在当时独步天下。
因此,管理学大师周公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位政治家,至少是第一位有信史可查、有文物佐证的政治家。此外,2200年后成吉思汗的九十五千户制应该也是异曲同工的。
史官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分封制也提高了史官的地位。策命礼是封建制的核心,诸侯的策命礼中,天子与诸侯都要在场,除此之外,史官也要在场,负责记录。商朝也有史官,但主要只是记录一下占卜结果与应验情况,周朝不信鬼神了,史官开始记录分封的契约,记录在鼎上、在竹简上,内容的最后以「子子孙孙永宝用」结尾。
所以,说周是中国文化的真正奠基者毫不为过。幸好流传下来的不是商的文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