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与「职业道路的重启」是暑假的最大主题。

开始找实习的时候已经是2月,算是非常非常晚了,毕竟不少岗位是从去年暑假就开始招人的。所以最终能被捞去一个约二线厂子里的上升期团队,我的内心充满感激!🙏

实习的总体体验就是:太开心了!因此在上周结束的时候恋恋不舍。

久违得,我重新能长期进入心流状态,做的事情需要学习但是曲线并不算陡峭、努努力就能够到,又有足够的成就感,看技术视频累了就切娱乐,腻了就回来继续写,没有负罪感,充满主动性,我感觉非常自由😭。现在我知道了,要是陷入必须一直肝肝肝想要追上的境地,还是早点跳或者早点转吧,不然迟早 “burn out”,哪有 “work life balance”。

在实习开始之前,我的期待是:

  • 认识一些人
  • 做一些东西,让简历上多一点吹的地方,重建职业声誉
  • 观察一下现状,对实际业界的各种流程都有个大致了解

这些基本都达到了。

由于疫情的原因,整个实习的过程都是全程远程办公,但组内组外的人我还是见了不少。切换到职业模式后,我仿佛套上了一层盔甲,完全没有前几年可能会存在的人际交往上的内向,我可以很自然地找组里组外的人 1:1 聊他们在做什么,也可以很自然地问问题或者分享我的经验知识。我喜欢这样的状态。

组里的氛围也超级棒,大家都很友好,也都热心帮忙。此时此刻我脑海里最栩栩如生的一幅画面,是某一个周四下午的 airflow office hour,第二天将开始一个三天小长假,没有其它组的人来问问题,只有我们组里的几个同学在谈天说地,那场景就好像高中月考完的晚自习,小伙伴们无心学习,聚在一起畅聊,既期待假期的来临,又不舍与大伙的暂时分别,然后患得患失地回家。😌

我在实习中完成的,往大了说,是一套自动化代码生成和测试 pipeline,往小了说,是一个把高度格式化的 shell script 转化成高度格式化的 python script 的小工具,以及一个在开发环境下自动开始测试并收集测试结果的小脚本。其更多还是属于语法的层面,不太需要了解代码语义,我自己觉得难度不算很大,但大家的反馈还是挺不错的。😋

在实习的中途我甚至给 Airflow 提交了一个 PR,有了真正的应用场景,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点需要改进。PR 本身就几行,只是「比改 typo 稍微多那么一些些」级别的改动,但最终被 merge 了也算是给开源社区做了贡献,就很开心。似乎许多人的职业方向都决定于最初的一/几份工作,对我而言,很多东西都需要重新积累,但我很有兴趣把 Data Infra 作为初始专精的方向,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这里头的不少环节都主要用的是开源项目,够酷!

组织

第三个我在实习开始前就很期待的目标是体验、观摩各种流程,既包括代码开发流程也包括团队管理流程,甚至是商业产品流程,主要就是想知道在业界,一件事情是怎么做成的。经过10周的见闻以及翻了些有权限看到的代码库和内部文档,虽然出于时间和知识所限,只能是走马观花,但依旧长了不少见识。比如像「专门开一个 office hour 让使用我们产品的其它团队能在某个确定的时间段来统一问问题」,就是个我之前没概念、想了想觉得很不错的流程。还有一些与面试相关的内部文档在最后一天打开了还没来得及看完,权限就被取消了。😂

现在我也尝试在滚家里头开始推行类似的敏捷开发流程(青春版),把不定时的任务们都用 Jira ticket 梳理,定期 review、定期 standup。于是,任务列表在 Jira、日常提醒在 Reminders、知识总结在 Notion、短期思考在 Workflowy,几个工具各司其职,清爽!